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王凯
博物馆展陈就是将需要展示的内容,在特定的展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展示方式展览陈列。展陈的方法和手段涉及到多个学科和专业,如环境艺术、景观艺术、装饰艺术、建筑艺术、声学、光学、机电以及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等,因此可以说,展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丰富了展陈的方法和手段,增强了展陈的效果,创新了展陈的模式。
一、树立博物馆展陈的科学发展观
国外以及国内一些博物馆的发展表明,现代博物馆不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图文并茂以及实物、模型等展陈模式向受众单向传播和展示主体内容,而是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使观众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和行动置身于交互、智能、仿真、虚拟的展演环境,具有参与感和沉浸感,使博物馆在原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科学性、趣味性完美结合的新模式。
作为博物馆建设者和工作者,建立起博物馆展陈的科学发展观,从对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传播普及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着手,创新博物馆的展陈模式,创新博物馆的科普教育模式。
二、创新博物馆展陈的模式──展览科技
创新展陈模式,是将传统的方法与手段同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将艺术、人文、知识、科技高度融合。
创新展示模式,营造现实与超现实的逼真氛围,除采用传统的展示手法外,主要是以科技手段和方法为支撑,涉及多门学科、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是先进的,也是成熟的,通过合理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可对物体、环境、时空等展项元素实施复现、模拟、虚拟、实时演示等,把枯燥的数据转换为近似现实的虚拟世界,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把各种用常规手段不能展现的内容和专业知识通过虚拟与仿真手段尽可能客观地展现给受众,直观形象地传达给受众,使受众主动、动态地而非被动、静态地接受信息,从而形象、直观、精准而又最佳地表达展览展示内容,达到展陈的完美效果。
这就是“展览科技”的内涵,这其中的“科技”不是内容,是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集合,是在博物馆展陈应用层面上的科技创新,是理念。
这一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是对博物馆展陈模式的创新,是对传统展览展示的突破:理念的突破──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模式的突破──动态演示、交互、沉浸、体验;形态的突破──仿真、虚拟、无展板。
这一理念的有效运用,对于推动博物馆的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对于促进博物馆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展览科技的运用
北京天图设计工程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汇集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员,逐步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公司的定位是具有文化型、高新技术特征的专业公司,在当代多元技术的巨大包容下,根植民族文化精髓,吸纳国外先进理念及科技,创建行业领先的专业化水平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强调艺术与科技、现代与传统的紧密结合,形成了独有的艺术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底蕴和技术能力。
我们在博物馆展陈中,力求打破传统的展览展示观念和模式,追求建筑艺术、景观艺术、人文、美学和科学技术的高度融合,强调科技手段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近年来,在博物馆展陈中大力推广“展览科技”这一新的理念,以艺术为牵引,以技术为支撑,强调技术为艺术服务,突出科技的创新运用,注重把握展示内容的准确性,追求表达的最佳形式,力求创新,旨在增强展示效果,提升展览层次。
北京天文馆新馆展陈,我们充分地运用了展览科技这一新的理念。为了达到“宇宙梦工场”这一神奇的整体展示效果,设计中注入了科技语言,多处采用高科技手段和方法,如虚拟现实手法、多媒体表现形式、影视作品以及多种声光电等手段。在“太阳厅”里,多种科技手段得以集中应用,展现出强烈的神秘和震撼效果;在个别展项,采用光学虚像显示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空间,使人感受到较强的沉浸感,集成运用语音识别、红外感应、多媒体等技术,使展项具有了一定的智能化成分。
其他较突出的案例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北京天文馆、中国气象科技展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动物科普馆、四川金沙博物馆、中科院动物所等,其中许多展项,合理地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体现了自然、艺术、人文与科技的高度融合。
实践表明,“展览科技”理念的应用,产生了新的展项──“科技展项”和“科技展品”,丰富了博物馆展示的内容,创新了博物馆的功能和模式。
“展览科技”理念的成功运用,使我们相信,“展览科技”这一创新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也期望通过参与即将举办的“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加强与同行的交流研讨,共同推动、提升展览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