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展品被放在首要位置, 新时代的博物馆设计理念则由原来的以物为本开始向以人为本转型, 交互越来越多地作为展示手段存在于博物馆展陈设计中。交互式展陈方式以观者视角为主, 引导其主动与博物馆互动, 唤醒他们的求知欲。
关键词: 博物馆; 交互方式; 研究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语Mouseion,原意指供奉希腊女神缪斯( Muse) 的“ 缪斯馆” 。 早期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主要分为壁橱式、 纵向推进式和年谱式。 传统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展品被放在首要位置, 这种展览方式因忽略观者需求往往显得单调无趣。 这种方式下展品与观者的关系相对静止, 所以博物馆在成立初被当作一个收纳历史文物、 民族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实体仓库。
随着时代的发展, 博物馆不仅肩负获取、 保存和推广藏品的职责, 还要准确地建立和传播文化。 列夫· 曼诺维奇教授曾说过: “ 19世纪的‘ 文化’ 由小说定义,20世纪的‘ 文化’ 由电影定义, 而21世纪的‘ 文化’ 将会由交互界面定义。 ” 狭义的“ 交互” 是指人与设备、 系统、 网站等的直接或间接的通信过程。 “ 交互设计”指设计用于支持人们日常工作、 生活的交互式产品。 广义来讲, 交互, 指一切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交互设计是“ 人类交流和交互空间的设计” 。
从台式电视机到笔记本电脑, 从固定电话到各类手机,从投影布幕到3D影院⋯ ⋯ 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数码产品, 我们的眼睛逐渐被各种数字影像占领, 这一切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行为与需求, 也给展示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转变。 为了使公众更好地接收文化讯息, 博物馆在深入发展教育职能的同时开始重视其交流和娱乐性, 让观者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手脑并用。 设计理念由原来的以物为本开始向以人为本转型, 交互越来越多地作为展示手段存在于博物馆展陈设计中。 关于博物馆展陈中的交互设计.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 “ 我听了, 但我忘了; 我看了。 我记住了; 我做了, 于是我明白了。 ” 博物馆对观者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再单向, 而是以观者视角为主。
引导其主动与博物馆互动, 唤醒他们的求知欲。一、 数字化交互体验设计对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影响目前数字化交互体验设计在参观的方式、 设计逻辑、 展示的内容和容量等多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 由传统静态的、孤立的陈列向动态、 关联的数字化交互体验上转变, 为参观者提供一个多维的参与空间, 促使观者自发地互动和思考, 不仅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式体验, 还能通过网络移动端虚拟的方式参观数字博物馆来满足学习的需求。 “ 新博物馆的展示理念即致力于营造一个自由舒适的展示空间, 由观众自己通过自身的听觉、 视觉、 触觉、嗅觉甚至味觉来体验陈列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每一件展品的内涵。 ” 数字化交互体验设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介入, 更加注重人的参与, 是一种互动的实现过程, 这里所说的交互不仅包括人与人的交流, 还包括人与空间的交互以及空间与环境的交互。 这也是顺应体验经济的时代的需求,促使交互设计在现代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二、 博物馆展陈交换方式
1博物馆展示空间的侧重对象由“ 物”到“ 人” 的转变传统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主要是围绕展品而呈现出的视觉效果, 通过对展台陈列和灯光效果的别致设计增添展品本身的吸引力。 空间的展览形态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展品形式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下, 交互体验设计也逐步运用到传统的博物馆展示空间中, 其展示手法多样化, 从视听设备、 灯光的操控和数字化交互设计的运用,共同营造了一个相对动态的展示空间, 使其设计的重点由对空间、 展品等“ 物质实体” 的关注上转向对“ 人” 的关注, 更好地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 关注人的参观需求, 增加信息传达的高效性, 同时也试图解决着人与物、 人与空间及人与展示技术之间的关联。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收藏装饰艺术之一的库珀· 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 Cooper Hewi l t Museum) 在过去三年的重新设计中更多的增添了科技感的数字化交互体验的展示方式。 巧妙地运用数字笔“ ThePen” 作为媒介, 看似简单的交互工具。 但是功用却十分强大。 参观者可以利用它扫描展品的标签获取信息, 并建立自己的虚拟收藏, 还可以使用这支笔在触摸面板上选择数码的图案样式随意勾勒将其投影到墙面上。 并且设置为墙纸实现电脑与墙面的多种互动. 这种创意性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极大地丰富了参观者的视觉感知。
参观者作为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主体, 在交互体验中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 “ 人” 作为交互体验设计的起点和终点, 其灵魂来自于以人为本的用户体验设计, 设计师不断地挖掘用户的参观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加入用户体验环节, 使用户在参与交互体验的过程中达到深层次的、 近乎完全融入的沉浸式状态。展示空间的交互设计会影响观者的情绪状态, 开放式的交互体验设计有助于参观者充分理缌展示内容, 空间环境的整体营造也带动参观者不自觉地进入设定的展示情节中。
2参观者需求由“ 被动” 到“ 主动”转变
体验经济的到来. 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迭代, 参观者的审美观念也逐步提升, 渴望在展示空间中获得更多样化的感官体验来满足精神需求。 现代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供展览学习的参观式展览空间, 而是由“ 静态” 的陈列展示转变为动态可参与的展示模式,通过数字化的交互体验设计从更多的渠道获知展示信息, 调动观者的参与欲望, 由简单、 被动接受信息的单向交流转变为积极、 主动参与的状态。 根据展示主题的不同, 从听觉感官到视觉感官, 不断尝试营造更加满足观者需求的交互设计环境。在体验环节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乐趣, 达到信息高效的传播, 不断激发参与者的好奇心. 探索新的体验。 参观者的主动参与有利于设计师从观者的角度出发, 思考他们的“ 意识流” 使得展览想要表达的意图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博物馆展示空间逐渐脱离图文说明、 辅助展品等静态的被动教育模式, 多采用超体感技术为支撑的交互体验设计, 以触屏、 多屏互动、 移动终端等技术增加展览过程中的可感、 可触的操控体验, 吸引观众主动的求知欲。
3博物馆展示空间功能由“ 收藏、 展陈” 到“ 互动交流” 的转变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功能在原先的收藏、 展陈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了交互体验的数字化展示技术, 由原先单向、 乏味的信息传播转变为交流互动的双向体验。
从参观者的角度出发, 将数字符号转化为视觉、听觉、 触觉等能识别的感知信息, 越来越突出人性化的展览特征。 随着交互体验理念的加入, 逐渐改变了传统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方式, 突破了实在的建造空间, 拓宽了展示的延展性, 更多地强调设计具有参与性的互动传播体验空间。 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更多地采用各种声光电等高新技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超感官体验。 让观众通过聆听、 触摸、 操作等方式获取知识, 在交互体验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公众的创造力, 构建人与空间、 展品交流互动的桥梁。
三、 展陈形式的物质与精神刨新
1博物馆展陈的物质创新博物馆展陈形式的物质创新指的是展项物质化的创新, 主要有趣味化、 人性化、 互动化、 情感化、 科技化的特征, 这就需要打破展览的技术界线, 创造新的展陈形式。 比如说当前比较流行的互动多媒体, 它基本就符合上述特征并深受观众的欢迎。 但博物馆的多媒体展陈辅助手段也要不断创新和突破, 不能是简单的屏幕投影。 在日本, 他们的多媒体展陈如幻影方式, 己经将大型卡通幻影与真人实景演出。立体电影方面也实现了机器人与真人同台演出, 其展览效果已被大众所认可。 由此可见, 展陈形式物质创新在于重新组合。组合之后的展陈手段就是创新。 将这些创新拆分开来, 其中的技法都是我们所熟悉的, 但根据故事线索重新整合后, 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了。交互式展览形式不仅具有知识性、 趣味性、 科学性, 最主要的是它还具有互动性, 互动能够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 重构参观者的知识世界, 增强对展览内容的理解和回忆。
2博物馆展陈的精神创新
博物馆展陈形式的精神创新。 是通过交互式展项来影响观众精神意识的创新,它利用精神形式和个性风格的创新来实现对观众意识上的引导。博物馆交互式展陈形式是现代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发展趋势, 作为博物馆的设计师, 他需要在特定的展陈环境中, 采取交互形式, 通过具体的媒介手段把信息传递出去, 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就可以接受到信息, 这样, 博物馆的展陈就与观众形成了互动。 这种信息的传递不是简单的发与收。 而是一种信息处理与调整的主观的交互式传递。
四、 结语
当代博物馆从诞生之初的“ 以物为中心” 到今天的“ 以沟通为中心” 。 经历从收藏、 展示、 研究到教育、 休闲、 服务的蜕变, 如何让科技服务与当代博物馆的展陈,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息平台, 成为人们精神依归的场所, 是当代博物馆理应承担起的社会职能。 体验经济时代下的博物馆展陈借助智能交互技术, 为展品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增进了人与展品的协调与亲和,为观众提供了个性化的体验服务。 让人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留下美好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设计关怀的最佳体现。
参考文献:
⋯ 付琳, 张雯. 多媒体虚拟博物馆的现实与将来[c]//第三届交互设计国际会
议论文集南京: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4: 116—124.
[2] 黄鑫, 李女仙当代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设计方式. 装饰, 2011( 04) :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