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动态

文物展柜:柜内设计陈列设备

作者: 克里克展柜    发布时间:2025-02-17 09:24    阅读量:360

陈列设备设计是指为展示文物而设计的辅助陈列设施,作为柜内空间的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要素。在柜内设计的范围内,通常包括文物保护设施和展具展架。需要综合考虑展示柜的保护功能、美学效果和展示效果。展示道具的材质、尺寸、形状、配件、颜色和样式等因素,照明的特点、色彩和材质等因素,以及文物和展品的安全保护措施等。


文物保护设施


文物保护设施是保护文物的设备和措施,用于在文物陈列中降低文物受到损害和破坏的风险,主要目的是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防止文物遭受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破坏和损害。在柜内设计中主要分为微气候调节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光辐射防治系统和安全维护系统。


一般展示环境中微气候调节控制系统主要可分成两大类:主动微气候控制系统与被动微气候控制系统。主动微气候控制系统需要电力供应,通常与展柜设计阶段同步进行,在柜内设计时一般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设计和添置。被动调节系统如湿度吸收材料、氧气吸收材料

等,需要在柜内设计过程中考虑。首先确保其放置安全并发挥功能,其次尽量选择更加隐蔽的方位,减少其对观众的干扰。


环境监测系统是用来检测柜内环境参数的设备,不主动承担调节功能,但通过实时监测能够直接反映柜内微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保障文物的安全和稳定。在柜内空间中最常见的是温湿度检测器,一般放置在展柜角落。安防系统设备属于展柜设计范畴,与柜内设计没有直接关联,故不做过多说明。


展具设计


展具是展览中各类展览道具和器材的统称,在柜内设计中的展具主要包括展台、托架、爪件等,柜内的展具设计是为了让文物以更适宜的方式进行陈列,通过吊挂、拼装、张贴等手段引导和保护展品。此外,展具的设计必须与展品相协调,使观众能够直观体验到展品的实体形态。展具的造型、材质和纹理等属性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整个展览的风格和效果呈现。尤其是在柜内设计这一有限的封闭空间内,展具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展具设计主要涉及到固定安装的稳定性、视觉审美的艺术性和材料的环保安全性。首先,展具设计应该遵守安全性为第一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美观性。具体实践中还需根据文物自身性质和内容传播需求选取最合适的材质和样式。另有放大镜或镜子等设备,虽不是直接与文物接触的道具,但都是帮助观众以最佳视角观看文物的陈列设备,依据文物的特征配备观看,也需要考虑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一)展台


展示台陈列是柜内设计中运用较广的陈列方式,是一种将文物放置在一定高度展台上供以观众观看的横向陈列形式。由于大通柜在博物馆中的广泛使用,展柜空间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展示台陈列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高低不等的展台,其中也可以分为基础展台和积木台。

不同尺度的展品在同一柜中展示时,就需要借助展台调控柜内视觉平衡,将文物承托到适宜观看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积木台对柜内视觉进行细节调整。


积木台在展示台陈列中普遍使用,它发挥着调整观赏高度、展示文物关联、改变陈列形态以及安全防滑与美化展示空间等多重作用。合理设置积木台高度有助于为观众提供舒适的观赏视角;通过积木台的组合展现,能够揭示文物间的组团关系和内在联系;调整积木台形态可以实现文物陈列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丰富空间视觉层次。积木台通常采用不同材质和颜色的布面覆盖,以确保文物安全防滑,同时提升展示空间的美观程度。


(二)托架和爪件


文物陈列时需要根据其特性和观众的参观体验决定陈列的方式和角度,这就需要利用托架和爪件帮助文物以更适宜观察的角度进行陈列。托架可以分为展托和支架,主要用于支撑展品,通常由较为轻便的材料制成,例如木材和塑料等。它们形态简单,通常仅包括一个或几个托板,用于展示单个展品或少量展品。相比之下,爪件是一种用于固定和支撑展品的工具,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在外包有塑胶软管以防止金属材料和文物间产生摩擦,软管通常是透明或是黑色,目的都是保护文物之余减少视觉上的存在感。利用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强的优势,爪件的形态和固定方式多样,能够依据展品的自身形态进行定制。爪件能够为各类展品提供稳定的支撑和保护,同时不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


立面式陈列是全面使用托架和爪件的陈列方式,与展示台陈列的横向陈列方式不同,立面式陈列是纵向陈列,将展柜的立面附有展板、格子架等能够支撑托架的背板,文物依靠定制托架实现在立面上的秩序排列,并通过爪件的辅助固定加强安全性。


在展示台陈列中也有需要托架和爪件辅助陈列的环节,一些文物由于自身形态的特点,放置方式有限,如不使用展具很难全面展现其内在价值。如铜镜往往借助展具以一定的倾斜角度立于展柜中,为观众提供更良好的观察视角。有时,文物自身可以以自然状态陈列,但由于内容的需要,如纹样、铭文等重要信息的存在,需要利用展具凸显其价值。例如,碗盘等展品从平放的自然状态改变为倾斜放置,为观众提供观察内部或底部花纹的机会。再者,为了丰富空间内视觉层次,优化观众观展体验,柜内设计需要突破常见的平台式陈列,充分利用斜置、吊挂等特殊手法调动柜内视觉动态。这时就需要大量爪件对文物进行固定,然而过多的爪件会干扰文物自身形态,这就要求更有效率的爪件设计,以更少的接触点达成更优的支撑效果。


托架设计需要遵守完整性和安全性, 可逆性和耐久性以及最小干预性的原则。根据文物特性和内容需要,选取适合的托架与爪件配合使用,在确保安全的同时维持空间的视觉效果,过于夺目的托架设计需要考量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还要确保安装和拆卸过程中的简易性,使用材料的可持续性也应该被考虑。


(三)防震设计


柜内的防震设计一般分为展柜隔震技术和布展时的防震设计两种。展柜隔震支座设计可以在地震发生时调整支座角度,确保文物以水平方向安全移动,有效减少地震中剧烈移动所造成的文物损坏。隔震支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最佳的选择。布展时的防震设计指依靠辅助手段配合展具展台加固文物,构成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尽量减轻或避免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主要围绕一些中心不够稳定的展品进行加固的,如利用透明鱼线与展台四角牵引;硅胶垫辅助固定减少摆幅等。柜内的防震设计在确保稳定时还要考虑美观性,故一般考虑透明材质减少视觉干扰。


本文参考:沈寅秋《博物馆展览中文物展柜的柜内设计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雷祖康《博物馆展示微环境构成因素分析与展柜分类判别方法探究》 ,《博物馆学季刊》 ,2009年第 23 期,第 88 页。

                 刘彦琪,曹宏,王伟华等《展陈托架设计制作中的文物保护——兼论托架的系统化与模块化设计》,《博物院》 ,2020 年第 19 期,第 109-111 页。


推荐阅读